首页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东营港税务:税惠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出圈路”

东营港税务:税惠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出圈路”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优势,聚焦涉农涉税需求,落实落细各项惠农税收政策,以税助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海星村已经由一个小渔村发展壮大成为集苗种繁育、贝类养殖、海参养殖、水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盐及盐化工、渔港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农村,在化工园区走出了一条别具风格的“出圈路”。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个以港口为龙头、以芳烃和丙烯两大链条为主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化工园区,然而就在这罐区林立的化工园区里,还闪亮着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海星村。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优势,聚焦涉农涉税需求,落实落细各项惠农税收政策,以税助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海星村已经由一个小渔村发展壮大成为集苗种繁育、贝类养殖、海参养殖、水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盐及盐化工、渔港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农村,在化工园区走出了一条别具风格的“出圈路”。

东营港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海星村

税费政策“加把火”,“小渔村”迎来“大机遇”

海星村位于仙河镇政府驻地北侧,为仙河镇最年轻的村庄,距离渤海16公里,是东营港区的一个小渔村。自古以来,渔业就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徐树增表示,当渔民太辛苦了,远离妻儿,父母到海上的风口浪尖工作,父母生病了,不能尽孝,不能帮妻子分担家里的大小事,不能与孩子分享快乐和忧愁。为了家,为了生活,所有的一切都身不由己,在大海上撒下自己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岁月。

为了改变渔民的生活质量,海星村人民栉风沐雨,探索出“村企合一”发展模式,创建了山东海星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水产科研、育苗养殖、捕捞、加工、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走进海星水产品加工车间,工人们将整齐开片、清洗干净后的水产品有序地投放进单冻螺旋机内,全自动真空包装机正在高效率地运转中……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海星也在向前高速迈进。说起公司的发展经历,孙立文董事长深有感慨的表示:“从传统捕捞业转型现代渔业,资金周转困难成了制约我们发展的大难题。对此,税务部门制定“一企一策”,为我们送上了减税大礼包。”“近年来的减税降费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多资金用于扩建和研发,在公司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税务部门帮了我们不少忙。”

税务干部走进渔民船家,以税助农,服务加码

而与海星集团一样在“提速”上下功夫的还有当地税务部门。为帮助纳税人缴费税收优惠应知尽知、政策红利应享尽享,东营港税务部门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举措,通过创新“减税降费明白卡”“税收志愿者”“税管家”“专责网格员”等措施,让税收红利在各行各业中充分释放,为助力港区产业健康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税动力”。及时组织召开税企座谈会,针对企业需求和问题导向,东营港税务局“一企一策”建立企业成长档案,“点对点”推送税务优惠政策,“一对一”提供个性化涉税服务,全过程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在税务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海星村由耕海牧渔,先后发展出了海上养殖、海产品加工、盐及盐化工、餐饮服务、临港配套等产业。目前,村里已经拥有了浅海养殖面积7.8万亩,育苗繁育车间2.5万立方水体,水产品加工车间1万平方米,筑礁式海参养殖池塘3000亩,原盐及盐化工项目2.2万亩、观光林400亩等。近年来,还成立了东营市宏茂养殖有限公司,现存栏牛1000多头,羊1400余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徐徐打开。

税收帮扶“搭把手”,“海洋蓝”变身“富美绿”

富裕起来以后,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平衡成为海星村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最大限度保护渔业资源,海星村重点发展农家乐、渔业生态和工业生态,主打海洋渔业生态品牌。依托海星村现代化的村容村貌,开辟建立海星村农家旅馆,游客在此可以欣赏美丽的神仙沟,体验丰富的渔民文化,品尝鲜美独特的农家饭和海鲜,进而带动海星村渔业生态的发展。

渔业养殖需要“活水”滋养,企业的发展更需要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发活力。为了把税收优惠政策的红利真正落到渔业养殖企业手中,东营港税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税收与民生齐抓,依托税收网格化服务模式,全面推进精诚共治强化税源管理的同时,深入基层最前沿,送去暖人春风、惠农红利。依托“干部下基层”活动以及“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开展助农惠农行动,及时梳理涉农助农税费优惠政策,提供常态化咨询解答服务,让税惠“春风”吹暖乡村振兴之路。

涉农专家服务团队将税惠
“春风”送到港口码头,落实落细惠农税收政策

今年40岁的海星村村民张林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乡创业,创办了产销一体化养殖公司,依靠得天独厚的优质海洋生态资源,摸索先进的海水养殖技术,推行工厂化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农户养殖,在育苗、养殖、加工、冷冻贮藏、运输配送等方面已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对于税务部门的帮扶张林非常感激,他说:“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物流受阻,订单少了,公司资金周转都成了问题,我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给复工复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好在税务部门知道我们的困难后,主动上门给我们讲解内陆养殖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压力。去年公司已经享受政策优惠56万元。随着疫情的过去,有了周转资金,我们的生意就活了。”

精准服务“送上门”,“致富路”跑出“加速度”

除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红包”,贴心细致的税收服务辅导也是企业最需要的。在海星村开超市的王大姐说道:“村里懂经营、懂管理、懂生产的多,但懂财会、懂税务的专业人才少,税收宣传走进乡村,不但帮我们扫除了税收知识盲区, 而且给大家普及了农产品销售税收优惠政策,掌握了医保养老征缴的有关知识,大家都说收获很大。”

为落实好推进乡村振战略,东营港税务局组建以领导班子带头的税收志愿服务小组,进社区、企业、商圈,走进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向居民们发放宣传资料,宣传个人所得税、重点群体及小微企业等涉农税费优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纳等政策。深入联系户家中,详细了解了个体户经营情况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等情况,听取了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建议,同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求意见建议,建立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从辅导经营者办理税务登记、享受优惠政策,到“一厅通办”“一网通办”极大压缩办税流程与时间,再到“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多种特色服务机制大力推广,税务部门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真真切切的便利。

以税惠农,以税兴农。海星村党支部书记孙立泉介绍,经过近几年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税收优惠保障下,我们一方面不断提升村内公共服务水平,先后建设卫生室、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铺设草坪25000多平方米,建设休闲桥1座、休闲观光路1条、种植防护林树木29000棵,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注重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高标准建立室内篮球场、室内(外)活动广场、游泳池以及村史文化馆,进一步提升文化载体能力;发挥村民特长,成立“海星春晚”组、“校车服务队”、“海之星”庄户剧团等,组织开展“海星春晚”、吕剧专场、“海星杯篮球赛”等100余场(次),丰富了村民生活,凝聚了村民心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政策落实处,奋力踏新程。接下来,东营港税务干部将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紧扣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个体期盼需求,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立足税收职能作用,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涉农企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致富,帮助企业赋能发展渡过难关,用税惠政策护航农村产业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税力量”。

(通讯员 张晓龙)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46—6377716,0546—6377717,0546—6377718

邮箱: 20414667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