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新闻 当田间地头遇上金融镰刀—农民如何识破收割骗局

当田间地头遇上金融镰刀—农民如何识破收割骗局

春种秋收,本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希望,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不法分子却将“镰刀”挥向了农民的血汗钱。他们打着“助农”“高收益”的旗号,设计层层金融骗局,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本文通过真实案例…

春种秋收,本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希望,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不法分子却将“镰刀”挥向了农民的血汗钱。他们打着“助农”“高收益”的旗号,设计层层金融骗局,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本文通过真实案例,揭开农村金融骗局的面纱,帮助农民守护财产安全。

案例背景:

2022年,某地村民老刘在集市上遇到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推销员,对方声称:“只要投资1万元购买我们的‘高产种子套餐’,不仅免费赠送化肥和无人机打药服务,还能保底分红20%!”老刘被“免费农资+高收益”吸引,拿出全部积蓄参与。

起初,公司确实派无人机给农田打药,但所谓的“高产种子”实为劣质产品,导致当年庄稼大幅减产。当老刘要求退款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1万元本金和全年收成全部打了水漂。

案例解析:金融镰刀的“收割套路”

1. 伪装“助农”身份,利用信任心理

– 不法分子常冒充“农业专家”“科技公司”,以“免费服务”“政策补贴”为幌子,降低农民警惕性。

– 话术示例:

“国家扶持项目,名额有限!”

“咱们都是乡亲,我还能骗你?”

2. 虚构“高回报+零风险”陷阱

– 通过承诺“保底收益”“稳赚不赔”,诱导农民投入大额资金。

– 常见模式:

– 虚构农业投资项目(如种养殖、光伏发电);

– 捆绑销售劣质农资,掩盖非法集资本质。

3. 短期“甜头”换取长期信任

– 初期提供少量分红或免费服务(如无人机打药),制造“履约假象”,吸引更多人入局。

– 农民心理:

“一开始确实拿到钱了,谁知道后来会跑路?”

风险提示:农民如何挥起“防骗锄头”

1. 识破“三无”陷阱,筑牢第一道防线

– 查资质:

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农资经营许可证等,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真伪。

– 验产品:

种子、化肥包装须有生产日期、厂家信息、质量合格证,扫描二维码追溯来源。

– 拒诱惑:

警惕“免费”“稳赚”话术,天上不会掉馅饼!

2. 守住“钱袋子”,远离非法集资

– 三问自己:

– 对方公司是否有正规金融牌照?

– 项目收益是否远超市场水平?

– 资金用途是否透明可查?

– 两不做:

– 不向个人账户转账;

– 不参与“拉人头返利”模式。

3. 留存证据,勇敢维权

– 关键证据:

合同、收据、转账记录、聊天截图、产品包装样本。

– 维权途径:

– 立即报警,并拨打 **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

– 向当地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 联合受骗村民集体诉讼,提高追损效率。

结语

面对“金融镰刀”,农民需牢记:

– 不贪利:高收益背后往往是高风险;

– 不轻信:熟人推荐也可能暗藏陷阱;

– 不沉默:遭遇诈骗立即行动,维权就是守护希望!

只有擦亮双眼、筑牢防线,才能让“田间地头”真正成为丰收的沃土,而非骗子的“收割场”。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46—6377716,0546—6377717,0546—6377718

邮箱: 20414667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