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东营讯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科学制定教学方案,以精准化管理为抓手,从打造高效课堂、优化作业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开展家校共育等多方面着手,把“学知识”和“育人才”结合起来,多措并举促“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导学·反思”教学模式。学校省级课题“‘导学•反思’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学校申报的东营市教学研究课题“‘导学•反思•创新’生态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已成功立项。
在实践中,老师们积极探索构建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了课堂上为“双减”做“加法”。



二、“特色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将“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纳入教科研活动内容,把作业设计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学校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布置科学有效作业,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校还以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为导向,制定了“特色作业闪光芒,助力‘双减’共成长”的特色作业实施方案。
各个教研组集体研讨,分工协作,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创编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学科作业。各年级组老师根据学校方案和各学段的具体学情用心打磨、精心设计了纠错本、知识树、思维导图、古诗卡片等特色作业,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内化知识、开拓思维、全面发展。





三、“课后服务”打造校园缤纷生活
学校坚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立足实际,不断丰富延时服务内容。打造课程超市,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开设了:“素手绘心”、“出口成诵”、“悦动心声”、足球天地、快乐篮球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既推动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更充实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载着欢声与笑语,载着理想与希望,课后服务不断助力学生稳步、全面发展!




四、“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委员会,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双减”落地,落实。为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学校定期向家长推送教育新理念。通过线上家长会,教育理念分享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协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新方法。学校还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线上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培养、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五项管理”,提升家校沟通的质量。




下一步,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将秉持初心、持续发力,让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效率“高起来”,课后作业设置“活起来”,延时服务“亮起来”,家校合作“实起来”,为“双减”赋能,为学生们提供自由成长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讯员 于洪霞 吕丽荣)
本文责编:段波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15066077285 QQ:108421984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