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东营讯 11月10日下午,东营区“品质民生 幸福万家”主题系列发布会(基本医疗领域专场),东营区卫生健康局、东营区医疗保障局、东营区市场监管局介绍今年以来基本医疗领域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东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基本医疗领域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保障全区居民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实现了病有良医、老有康养、幼有优育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环境,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执法人员对药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检查药店疫情防控工作
一、聚焦“优质”发展,强化项目引领,不断提高健康供给数量和质量
实施东营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东营区通过招商引资、油地融合等方式先后组建了区级精神专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填补了专业领域空白。今年,投资10.8亿元对5家区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4处、总建筑面积6.87万平方米,改造医疗机构基础设施9.6万平方米,新增床位700余张,配备CT、DR、胃肠镜等50余类医疗设备,配备HIS、LIS等信息化系统软件及设备。目前,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批价值8000余万元的设备已配备到位,4处门诊楼均已动工建设。谋划新建胜利新区医院(加挂东营区职业病防治医院牌子),覆盖高新区、油田科研院所集聚地和周边小区,推动成为城区南部医疗服务中心,项目已立项。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项目,投资80.5万元为辖区133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需配备中医药设备800余台,对14家中医药特色卫生室实施重点扶持,谋划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稳步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在东营区西城高品质发展战略中启动名院、名科、名医工程,东营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新区医院错位发展重点专科,其他公立一级医疗机构在市、区两级业务院长和帮扶单位的带动下发展特色专科。目前,东营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肿瘤科分别建成市级重点学科、县域省级重点专科,东营区中心医院与北京林洪生工作室签订了“全国中医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建成意向协议”,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糖尿病、口腔、康复、理疗等专科逐步发展壮大。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今年招聘的75名事业编制人员和引进的2名高层次人员均已到岗;举办了医疗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从北京、上海引进眼科、泌尿外科的专家到我区坐诊、合作,不断提高辖区医疗服务层次。
医保便民惠民成效显著。持续完善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加强标准化建设,今年8月获批国家级第八批公共服务(医保)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复制推广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建设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年内实现在全区合适的村(社区)、医保延伸服务点、定点医疗机构、规上企业推进建成至少160个医保服务站点,建设“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同步推进站点规范化建设,将26项医保经办高频办理事项下沉至基层医保服务站点,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开展六批次共234种国采药品、两批次共93种省采药品、“3+N”联盟冠脉药物球囊和国家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等工作,其中,国采药品平均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达96%,国采冠脉支架平均降幅超过90%,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看病成本及用药负担。

▲慢性病患者在牛庄镇东庞村卫生室就近诊疗结算并拿取慢性病药品

▲东营新区农行设立的医保服务点,办理银行业务同时可提供医保政策宣传及咨询服务

▲医保窗口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在手机操作办理异地业务
二、聚焦“均衡”发展,整合服务体系,提高健康保障能力和水平
兜牢保障底线推动医保基金提质增效。基金管理更加安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检查协议定点机构258家、退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85.89万元;完善医保基金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各级财政补贴提高至610元/人,东营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工作目标。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大病保险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起步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高血压、糖尿病备案人数增至2.3万人,今年已拨付各类医疗待遇3.34亿元,累计救助困难人口3374人次、206.1万元。服务方式更加便捷,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东营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81.08%,116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扫码结算功能,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就医备案手续已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符合接续条件的进行网上受理,办理时限省内缩短至9个工作日、跨省缩短至15个工作日;加快推进医疗费用异地联网结算,今年来已拨付异地联网就医费用1205.17万元。
激发改革动力推动医疗服务提档升级。坚持在深化医改中持续推进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东营区人民医院为核心,开展医共体“六统一”管理,下派了31名“区招镇用”人员,成立了财务核算管理中心和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远程会诊6个临床业务中心,投资1630万元开展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了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制定了医共体绩效核算管理制度、绩效工资核算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方案等制度和办法,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相互协作、药品统一调配和远程心电初步覆盖。
坚持预防为主推动公卫服务提标扩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健康东营区”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79元提升至84元,新增经费用于基本公卫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扎实推进,东营区143家医疗机构纳入区镇村一体化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重点职业病监测、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任务顺利完成,2022年顺利通过卫生健康基层食品安全省级试点县区评估验收,开展了“三减控三高”“万步有约”等活动。提升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制定下发了《东营区2022年度市级健康细胞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了健康单位创建、爱国卫生月、病媒生物防制等活动和利民实事;开展口腔医疗机构、医美机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对东营区76家口腔医疗机构和14家医美机构进行量化分级评定;开展“蓝盾行动”,监督检查各类监管对象1330户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18起,山东省卫生行政执法案例评查工作对东营区3件执法案例通报表扬。
加大督导力度推动药品管控安全可及。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药品安全风险排查机制,今年检查药械经营使用单位1730余家次。突出药品抽检的靶向性,加大投诉举报较多、不良反应集中、安全隐患较大的制剂药品、中药饮片抽检力度,完成药品监督抽检55批次。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以血液制品、特殊药品、疫情防控产品等为重点,联合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查办药品违法案件80件,均依法处置。

▲东营区新区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效果图

▲医护人员为计生特殊家庭免费健康查体
三、聚焦“普惠”发展,关注一老一小,提高健康服务便捷和红利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东营区投资4000万元在东营区中心医院建设2.12万平方米的康养公寓,设置100个房间、200张床位,每个房间配置标准化医疗设施和适老化生活设施,目前已完成招标;投资150万元建设区人民医院城北医养中心以及5个智慧化医养服务站,目前已建设完成。
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东营区建成母婴设施场所21处,备案托育机构5家,开展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共37家、1733个托位。
切实增加健康红利。建设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打造“1+8+20+N”三级服务网络,年内开展基层队伍培训1期、区直团体建设3期,社区家长课堂72期、个体心理疏导310人次、解调心理咨询热线900余通。持续推动“暖心家园”项目,今年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组织了免费查体、健康义诊、集体陪伴、走访慰问和文艺汇演等活动。落实生育关怀,年内发放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39万元、省人口关爱基金3.8万元,帮扶计生特殊困难家庭80户,为191名计生特扶群众购买了综合保障保险。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发放老年人生活救助金2079.44万元,为41664名老年人办理人意外伤害保险。
(记者 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