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18岁的王荣沾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在滨州市沾化县参军,“我进入部队的时候正赶上国家的备战期,因为时间紧迫,没进新兵连,直接开始了实战训练。”王荣沾说。
为了让新兵快速适应战争需要,王荣沾所在连队的战士每天要背着50多斤重的装备,进行山路拉练,到达训练目的地之后,战士们要迅速开挖作战工事,再急速返回。“不会打背包,老兵手把手的教,几十里的山路,一天至少一次,有的战士累哭了,有的战士累瘫在路上,老兵们会拖带着我们一起前行,我个头不高,又比较瘦,带着装备急行,感觉肺都要跑炸了,训练很艰苦,但是我们无一人掉队。”尽管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回想起自己入伍第一年的获得的成长,他依旧会情绪激动,对老兵更是心存感激。
一年后,因前方战事缓解,王荣沾被编入步兵27军81师243团。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王荣沾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他渴望着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我有初中文凭,平时也爱看书,连队选拔我去做报务员。”王荣沾说自己爱琢磨、爱思考,不管做什么事情永远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经过一个多月的业务培训,王荣沾在最终的考核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在以后长达十余年的报务工作中,无论是个人业务比评还是带领团队参赛,他一直保持第一名的绝对优势。
“嘀嘀嗒……嗒嗒嘀”的电码声贯穿王荣沾的军旅生涯,“一字一码皆是千军万马,电码是部队的耳朵、眼睛和神经,作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要保证部队耳清目明,反应机敏,为训练和作战做好通讯保障。”王荣沾以自己深刻的理解将报务工作做到极致。
1971年8月,王荣沾光荣入党,入党后的王荣沾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他还参与报务员学习教材编写,带领团队紧跟部队报务工作的升级转换,从15瓦短波电台到150瓦中高频电台,从报务兵到报务干部,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中,王荣沾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部队的重大演习、训练等,都是要我值守报务岗位,随部队行进过程中的报务工作难度尤其大,不但要克服路上的颠簸还要克服更多杂音的干扰。”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即进入忘我状态,王荣沾犹如一个电波捕手,轻扭按钮,循着蛛丝马迹准确锁定信号,将接收到的电码工整书写传给仪电员。十余年的职业生涯,王荣沾不错一字,不漏一字,并在当时创造了每分钟收报200字,每分钟发报160字的记录。
1973年初王荣沾担任报务班班长;同年10月被提升为“干部报务员”;1975年担任报务主任;1976年担任15瓦短波电台台长;1979年担任报务排排长。王荣沾在部队不断进步,正渴望大展拳脚的时候,意外降临。1979年上半年,在一次野外工作中,他被信号杆砸中,这次事故对他的头部和腰部造成了损伤,因伤病和长期高负荷工作,王荣沾的眼睛出现病变,他不得不暂时脱离报务员岗位,以养病为主。
“很着急,也很难过,当时才28岁,害怕眼睛失明,更舍不得我的工作岗位。”经过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开解,在家人的关怀下,王荣沾慢慢接受了现实,并找到了另一种工作状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就回部队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后勤、保卫等,哪里需要他去哪里,身体响起警报他再回医院修养。
“我是一个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王荣沾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王荣沾在部队招待所工作期间,凭借报务员期间养成的警敏感,解救过一氧化碳中毒的战友,扑灭过柴油引燃的火灾,数次受到部队的表彰。
2003年12月,王荣沾因病退休。
如今,71岁的王荣沾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月主动缴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带领社区老年人参与部分公益事业,组建老年太极拳健身小队。带领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为,过上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我是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国家给我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份荣耀弥足珍贵。”王荣沾说,作为一个老兵,一名共产党员,他将保持初心,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发光、发热。
(记者 潘宜华 姚璐晗 通讯员 胡伟亮 刘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