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识寒露,秋意浓”–利津县实验一幼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识寒露,秋意浓”–利津县实验一幼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今年10月8日15时22分,我们共同迎来“寒露”节气。为了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和了解寒露传统习俗,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露节气主题系列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晨报东营讯  今年10月8日15时22分,我们共同迎来“寒露”节气。为了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和了解寒露传统习俗,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露节气主题系列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识寒露节气。老师给孩子们讲寒露习俗、物候特点、养生常识等。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与白露相比,寒露时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气温下降速度极快,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大地一派深秋景象。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我国南方和北方对比鲜明,北方已经开始见到雪花,而南方才真正进入凉爽的秋天。大雁编着队往南方飞。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孩子们唱诵古诗。“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朗朗的古诗唱诵声中,进一步了解寒露的气候特点。

秋意正浓。当天正好是国庆假期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来到小别的植物园赏秋景,感受植物的变化。青黄的柿子、红红的山楂、海棠果、笑咧了嘴的石榴,紫叶的五彩苏让秋天的色彩更加绚丽……农谚有“寒露摘山楂,霜降刨地瓜”的说法。孩子们摘个山楂尝一尝,酸酸甜甜的。寒露正是菊花开放时节,耐寒的菊花会迎着秋风傲霜而开,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五颜六色的菊花,记录秋天的美好。

寒露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节气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关系,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

(通讯员 郭靖 孟凡华)

本文责编:段波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15066077285  QQ:1084219842(同微信)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46—6377716,0546—6377717,0546—6377718

邮箱: 204146672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